新闻资讯

新闻资讯

NEWS INFORMATION

PP电子官网下载英雄胡友平月薪仅为3500元其家属却宣布不接受捐款捐物?

发表日期:2024-07-07 17:41:58 【返回】

  PP电子6月28日上午8时,胡友平告别仪式在苏州市殡仪馆千秋厅举行。告别仪式结束后,这位以血肉之躯堵住车门、守护一车儿童的英雄被火化,骨灰盒由家属带回。

  当天下午,胡友平家属和苏报记者取得联系,通过《苏州日报》对大家的关心慰问表达衷心的感谢,并通过该报记者向外界表示:

  近段时间来,我们收到了方方面面的关心和慰问,心意收到,也特别感谢大家。遇到这样的情况,相信任何有正义、有爱心的人都会做出同样的选择。 经过家人的一致商议,我们决定不接受捐款捐物,也希望不再被打扰,只愿逝者安息,家人们能尽早回归平静的生活。 如果有爱心人士想要为传递正能量捐款捐物,建议他们可以捐给各地的见义勇为基金会。

  胡女士的家属为何要拒绝爱心人士的善款,反而呼吁大家向见义勇为基金会捐款?这引发了众人热议。

  首先,见义勇为基金会的宗旨之一,想必是扶助见义勇为者的家属,做好善后工作,免得英雄“流血又流泪”。既然如此,这个基金会如果给家属提供财物方面的资助,胡家人是收,还是不收?

  如果胡家人扭扭捏捏收下,那又何必多此一举地通过见义勇为基金会,平白多出一道程序,多出一层“火耗”?

  小粉红说美国的基金会都是用来避税的,那中国的基金会…难道是用来养关系户的吗?

  做厨子的父亲让儿子把冰箱里的猪肉拿出来又放回去,如此反复若干次,问他得到了什么。儿子茫然,父亲说,看你的手上,是不是沾了一手的油水啊?

  如果胡女士的家人性本高洁,坚决不受这笔抚恤金与补助,其实并不能达到“传递正能量”的目的。因为胡家人以这个“正能量”的举动,把见义勇为者的家人的道德阈值,推到了一个常人难以模仿的地步。

  例如,下回其他见义勇为者遭遇不幸,其家人接受抚恤与捐赠,就会遭遇某些卫道士的诘难:

  上回胡女士见义勇为去世,家人都没有收一分钱,你们怎么好意思拿钱!你们吃着英雄的血馒头,寒了全社会的心!

  你猜,在下下回遇到关乎个人安危的紧急事件时,冲上去的英雄会不会犹豫身后事,会不会冲一半又退下来?

  鲁国有一条法规,把国外当奴隶的鲁国人赎回来,可以在鲁国得到报销的金额。孔子的学生子贡赎了一个鲁国人,但并不去换取国家赔偿金。孔子批评他,鲁国富人不如平民多,更不是每个鲁国人都像你这样富裕,你把别人绑在火上烤,谁还会吃力不讨好地去赎人呢?

  从这个角度看,胡友平家人的高风亮节,反而成了沽名钓誉的代名词,肯定违背了胡女士挺身而出的初衷。

  如果联想到胡女士月薪3500元的生平,以及全家住在1994年建成的旧楼里(还是住在没有电梯的第6层顶楼),那么大家完全可以理解,胡女士的接受爱心人士的捐赠,并无损于她英雄的德行。

  胡友平去世后,凤凰网记者王之言、燕青等人实地走访了胡女士工作和生活过的苏州姑苏区,她的老家江苏淮安茭陵村,以及她社交网络上的众多亲朋好友。

  7月1日,凤凰网发布了《我们所认识的胡友平》一文,为我们还原了一个更真实的胡女士。

  简单地说,胡友平既有与人为善、笑对生活的亲和力,也有爱好显摆、做点微商赚钱的世俗感。她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、真实的人。

  胡友平是江苏淮安市茭陵村人,上世纪90年代初,苏州一家纱厂来淮安招工,选中了好几个村里的女孩子,其中就包括热情、勤快的胡女士。

  胡友平就这样在苏州工作、结婚、生子,然后在“发展的阵痛”中下岗,当过家庭主妇,应聘过月嫂,干过包月小时工。代理胡友平的家政公司在发布的聘用信息中有如此的描述:

  然鹅,在“你不干有的是人干”的家政行业,年龄偏大的本地人胡女士显然竞争不过更年轻,更能吃苦的白完省、苏北省年轻人。

  例如2020年5月,胡友平决定卖掉西环路的二手房为儿子买婚房,凑出53万准备儿子的婚房与婚事,同时还要关心年过八旬、经历过脑梗、患有糖尿病的老母亲。

  就在这一年,50岁的胡友平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——她加入崛起的微商浪潮,试着下海创业,当一个“老板”。

  于是,她在“专业人士”的指导下,涂着红唇、描了眼线、打理了一头精致微卷短发,摆了个成功人士的pose,成为了“XXX董事、XX大健康联创股东、XX省级经销商”。

  据说,胡女士并没有赚到什么钱,但她很享受这种朋友圈反复曝光的时刻,还拍过视频调侃自己:

  更重要的是,胡友平显然很满意这张照片,即使后来不干微商了,也一直用它作为微信头像,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天。

  2022年,胡友平的儿子结婚了。她穿了一条红色旗袍,上面绣着金色的花。当新人敬茶改口时,胡女士笑得合不拢嘴,连声祝福儿子儿媳:

  综上所述,胡女士就是这样一位普普通通的中国人,一位过着平平淡淡日子的老百姓,她并没有想过成为一名英雄、更没有丝毫成为圣人的觉悟。

  疫情放开后,胡女士重返家政界,机缘巧合之下,她接受中介劳务公司的劳务派遣,成为苏州日本人学校的校车引导员。

  校车引导员当然属于校车乘务员的一种,他们的职责是将孩子送到车站,安全交给家长。

  引导员早晚各跟车一趟,主要工作是核对乘坐校车的学生名单,确保发车前学生与座次对应无误(注:苏州日本人学校的学生是固定座位的),当有孩子请假,需要在签到本上勾一下,及时说明情况。

  苏州日本人学校校车是外包给中国校车公司运营的,校车公司自行招聘司机和乘务员。而校车公司也不跟司机和乘务员直接签订员工合同,而是通过劳务公司派遣。

  有熟悉苏州校车劳务派遣的网友爆料称,虽然学校付给第三方劳务公司的实际费用,大约是8000元。但像胡友平这样通过第三方劳务公司派遣给校车公司的乘务员,业内一般称她为“跟车阿姨”,每月月薪3500元。

  这里我们不讨论劳务公司为什么赚得比派遣工还多的“历史遗留问题”,只是需要强调一点:

  从工作内容与薪资水平看,虽然胡友平是乘务人员,是校车引导员,但不是安全员,更不是电影中的“保镖”,在遇到危机生命的突发事件时,她拥有紧急避险权。

  片面地强调引导员胡友平“对孩子的安全负有责任”,宣传她的去世是“敬业爱岗的体现”,这种说法不符合逻辑,也站不住脚。

  例如日本NHK援引“共同社”对校车儿童家属的采访(出事校车中有跟车的儿童家属,其中以全职主妇居多),重点说到:

  2024年6月24日16时许,共有2辆校车同时驶入事发地,苏州高新园区新地中心公交车站,两辆都是黄色校车,每辆载有约20名学生。

  一名50多岁的男子拿着刀冲向第二辆校车,正是由于胡友平的舍命阻拦,在肩部被刺中的情况下依然以身躯挡住车门口,才使得凶徒放弃冲进校车、冲杀整车小学生的企图。

  然后,凶徒转而挥刀攻击校车旁尚未上车的一对母子(均为日本籍),胡友平再次“挺身而出”,将凶徒从背后“死死抱住”,旁边的家长和站台上的交通协管员趁机冲上前来,最终联手将凶徒制服,可她却倒在血泊中。

  胡友平被紧急送往3公里外的苏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抢救,一位ICU值班医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:

  我们尽了最大的努力,但因为有一刀刺中了心脏,胡友平出现了失血性休克,当天夜里就不行了。

  什么是英雄?身高158厘米、体重56公斤、距离55岁生日不到一个月的胡友平,两次不顾安危冲向歹徒的胡友平,肯定是真正的英雄。

  这显然不能强行拿“责任心”、“敬业精神”来解释。月薪3500还不能让正常人卖命,还是连续两次卖命——如果仅仅是为了守护校车内的安全,校车引导员胡友平似乎没有第二次挺身而出的必要,反正受害人还没有登车,我还得守住车门,守着车上的孩子呢。

  也不能用“脑子一热就上去了”来解释。如果胡友平真是“一时冲动逞英雄”,在第一波袭击后,肩头中刀的她肾上腺素退去,无论生理还是心理上都会感受到痛苦、疲惫和恐惧,很可能就没有勇气第二次阻止犯罪,从而受到致命伤害了。

  甚至还不能从崇高的道义、利他主义的教育去妄加揣度。因为从凤凰网记者的采访中,我们得知胡友平亲属及朋友圈对她的评价,是“一直乖乖的”,“友善随和带着笑”,“喜欢和邻居朋友搞好关系”,“有些机灵劲”的普通人,平时不喜欢讲大道理,也看不出所谓的英雄气。

  我认为,正是因为胡友平热爱这个世界,感受到了这个世界的善意,所以才在关键时刻自愿地挺身而出的,捍卫这个世界的真善美,她代表的不是苏州人,不是中国人,而是代表着人类最光辉的…人性之光。

  首先,胡友平对苏州是有感情的。她是通过招工进的城,然后在城里生活了30余年,她喜欢和老邻居们拉家常,喜欢做点心,喜欢把做好的点心送给邻居们尝尝,收获大家的称赞。甚至于,她对于老房子能卖出1.8万/平方米的价格也很满意,觉得苏州这些年的发展很好,从外地赶来工作的人很友善。这些都很好,很好。

  其次,胡友平与家人睦邻友善,对家庭看得很重。例如她在儿子结婚后,先后7次在朋友圈中发儿子儿媳的合照,还热烈地说:

  很显然,和每一个中国家长一样,胡友平希望早日抱上孙子/孙女,希望节假日带着一家子人,回到老家去看望80岁的老母亲,享受四世同堂的天伦之乐。

  我们是不是可以推测,胡女士虽然没有读过太多的书,但从日常生活、家庭和谐中领悟了“老吾老,以及人之老;幼吾幼,以及人之幼”的感想?

  所以,在一车儿童遭遇生命危险时,胡女士本能地联想到未来的孙子/孙女,想到了一个个即将失去孩子的家庭,她不顾一切地冲上去,不但保护了一车孩子,还保护了校车外被袭击的一对母子。

  最后,胡友平与坐校车的人相处颇佳。例如在胡友平看来,这些小学生有的说着听不懂的日文,有些说着怪模怪样的中文,但他们秩序井然,对司机与引导员彬彬有礼,看上去不是骄横的熊孩子;而同车的跟车妈妈(家长轮流排班,配合引导员工作)也很有礼貌,还与中方工作人员分享寿司、水果。

  而据凤凰网记者的采访,有不止一位“跟车妈妈”说,她们所认识的胡友平是“一个看起来很随和的人”。

  胡友平是为了保护校车儿童及家属而勇斗歹徒的,她去世后,那条校车线路上所有的日本妈妈都买了花放在车站,日本家属都自发捐款了,苏州日本人学校、日本幼儿园都组织日本家庭缅怀这位英雄,在校学生家庭全部参加。

  试想一下,如果乘车的是一帮鼻孔朝天的龙傲天,跟车的是一帮颐指气使的贵妇,管理者是卡扣3500元工资还要求你加班奉献的天龙人…胡女士还会拼命守护吗?

  因此,感受到世间美好事物的胡友平女士,为了心中的美好,为了众多家庭的美好,“虽万千人吾往矣”,而这样知感恩的人、讲美德的社会,也值得她保护。

  月薪3500元的胡女士去世了,家人还不敢将噩耗告诉胡友平母亲,她本不宽裕的家庭该不该接受捐赠?

  这是一个无需讨论的问题。用金钱衡量生命固然是蠢,但用道德绑架英雄的家庭,那是纯粹的坏。

  经过家人的一致商议,我们决定不接受捐款捐物,也希望不再被打扰,只愿逝者安息,家人们能尽早回归平静的生活。

  在6.24校车遇袭事件后,确实有群众来到出事的站台献花,但并没有人打扰胡女士的家庭。仅有凤凰网、财新等媒体派出专业记者去拜访胡友平生前居住的小区,还原她的生平。

  但是,当胡友平的家人婉拒采访时,凤凰网记者表示理解。他们没有贸然上门,更没有为了搞个大新闻,而去采访胡女士的老母亲。

  如果有爱心人士想要为传递正能量捐款捐物,建议他们可以捐给各地的见义勇为基金会。

  关于这个提议,我们已经说到它的荒谬之处。因为胡女士家庭条件一般,上有老母亲需要照顾,下有儿子儿媳的奶粉钱需要考虑,接受捐款并不会陷入什么道德攻击,甚至从子贡赎牛的角度看,接受捐款才是符合社会道德的事,才是真正的社会正能量。

  如果从狭隘的、阴暗的角度琢磨,让爱心人士把钱捐给见义勇为基金会,不但多此一举,还让基金会人士遭受道德风险的考验——从这些年爆出的各种丑闻来看(例如开着直升机给人送羊腿的Red十字会,例如每月花15万元用于合唱团建设的企鹅集团某公益项目):

  你们就拿这个考验基金会?哪个基金会经得起这样的考验啊?还是不要给基金会添麻烦了吧!

  如果读者朋友稍微了解慈善事业就会知道,我国对于个人从事NGO(Non-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,非政府组织)、公益事业有着严格的规定。自然人是很难直接建立一个“胡友平见义勇为基金会”,直接接受善款及专款专用的。

  这并不是有关部门非要过一手,揩一次油,而是有关部门防止别有用心的人把原子化社会中的群众组织起来,做出一些不和谐的事情。

  甚至于有当地人爆料称,这些天来,胡女士遇刺的站台,每天都有不少人送花悼念。有关部门排出了专门人员维持秩序,广大群众表示:

  所以有没有一种可能,胡女士的家人也罢,背后的有关部门也罢,希望淡化事件的影响?

  于是我们看到,即使社会舆论的风向转过来之后,众多自媒体也集中精力,宣传胡友平代表了中国人的勇敢、善良,正义,认为胡友平拯救了中日友谊,拯救了我国的营商环境。

  我们知道,武侠小说之所以近些年走向没落,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主角越来越没有侠气。

  例如,越来越多的主角拼的是武功、师承、身世,天天讲究一个为国为民,至不济也要混上武林盟主,主持他认为的正义。

  至于“匹夫之怒,血溅五步”的一腔热血,“知其不为而为之”的英雄气,那都是不理智,甚至于不存在的。

  胡女士去世后,就连日本的“二次猿”们都坐不住了,他们为胡友平画漫画,并哀伤地表示:

  写在后面的线,还是“唐山事件”时,我就写过侠客的没落,非正式组织治理的逻辑。从那时起,我就一直想写两篇文章,一篇是《消失的侠客》,讲的是侠客精神为何到汉朝就退出主流社会了。另一篇是《最后的女侠》,是准备给女拳师上课,讲讲什么是真正的女权,什么是独立的女侠。但是很遗憾,由于各种原因,这两篇文章的框架一直在我脑海中,但一直没有兑现。这里立个flag,这两篇文章安排起来,欢迎大家围观。,

  包括前几天关于某网红城市烟草局补伪证的文章,也包括前天关于中金公司女员工意外去世的文章。

  甚至于,这些文章被删,都没有走“举报—申诉—删除”的正常程序,直接就被删除了。对此,我深表遗憾。

快速导航

×